江苏“飞地经济”:跨越长江,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

元描述:本文深入探讨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介绍其从“自发”到“竞发”、从“单飞”到“互飞”的演变历程,以及从“市长”到“市场”的模式转型,并分析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,为广东省探索南北合作提供借鉴。

引言:

长江横贯东西,将江苏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,也造就了苏南和苏北发展上的巨大差异。苏南五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,经济发展如日中天,而苏北地区则面临着发展瓶颈。如何缩小南北差距,实现区域协调发展,成为江苏省面临的重大课题。2001年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作出了“南北结对,挂钩帮扶”的战略决策,并以“飞地经济”为重要抓手,开启了江苏探求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征程。

近年来,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不断创新,从传统的产业飞地到如今的科创飞地、双向飞地,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,江苏在区域协调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广东省探索南北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:从“自发”到“竞发”

种子关键词:飞地经济

2003年,江阴市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之首,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。一江之隔的靖江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,却苦于缺乏产业发展机会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江阴和靖江两地“牵手”合作,共同建设了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合作的飞地园区——江阴—靖江工业园区。这一举措也拉开了江苏区域联动发展的大幕。

江阴—靖江工业园区以船舶制造、高精钢构、特色冶金等产业为主导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园区所在的靖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从不足百亿元,跃升至2023年的1298.79亿元,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、制造业百强。

江阴—靖江工业园区的成功,证明了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有效性,也为江苏全省推广南北共建园区奠定了基础。

江苏南北共建园区发展历程:

| 年份 | 主要事件 |

| ------- | ------- |

| 2006年 | 江苏开始推动南北共建园区,首批10家试点园区正式启动建设。 |

| 2016年 | 南北共建园区发展到45家,基本实现苏北地区、苏中苏北接合部薄弱地区县域全覆盖。 |

| 2019年 | 江苏印发《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对原有45家南北共建园区进行择优支持,开展省级“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”。 |

| 2022年 | 江苏全省共建园区累计培育企业2000余家,带动就业超70万人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园区所在地平均水平。 |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:从“单飞”到“互飞”

从传统的“产业飞地”到如今的“科创飞地”、双向飞地,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不断创新,释放了产业协作的“新”力。

1. 产业飞地+科创飞地:

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南京和淮安共建的飞地园区,以“研发+制造”协同模式为核心,在南京设立科创飞地,为企业提供研发、人才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,在淮安设立生产基地,充分利用当地土地、劳动力和产业资源。

2. 双向飞地模式:

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则将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结合,与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科创飞地,将上海的科研资源引入如皋,同时将如皋的生产基地作为上海研发人员的产业化平台,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。

双向飞地模式的优势:

  • 促进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重组。
  • 形成“研发+制造”等全产业链协作模式。
  • 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:从“市长”到“市场”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成功,不仅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推动,更得益于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。

1. 明确合作机制:

江苏南北共建园区坚持“苏南主导、封闭运作”的跨行政区域合作机制,明确了苏南和苏北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。

2. 引入第三方力量:

江苏在共建园区中引入第三方力量,如智库机构、市场化招商平台等,为园区建设提供专业服务,提高运作效率。

3. 市场化招商引资:

江苏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的方式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,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。

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势:

  •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优化产业结构。
  • 增强园区活力,推动创新发展。
  • 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,形成良性发展格局。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启示:

  • 坚持长期主义,注重可持续发展。
  • 创新合作机制,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  •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,激发区域发展活力。
  • 融入国家重大战略,实现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。

常见问题解答:

1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成功因素有哪些?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成功,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推动、明确的合作机制、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因素。

2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对广东省有什么启示?

广东省可以借鉴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,利用优势互补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

3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?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,例如部分园区发展缺乏特色,产业链协同发展不够完善等。

4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?

未来,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将继续深化发展,并向更广阔的区域拓展,促进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。

5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有哪些意义?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,为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、资源共享、要素流动提供了有效路径。

6. 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对企业发展有哪些影响?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、扩大市场、提升竞争力。

结论:

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成功,证明了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。通过创新合作模式、完善机制、引入市场力量,可以有效激发区域发展活力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效。

广东省可以借鉴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,探索更灵活、更高效的合作模式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实现互利共赢。

展望未来,江苏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将继续发展创新,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经验,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。